近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青年建功新时代”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评审结果揭晓,山东省多所高校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山东省共有54所学校获奖。本科组方面:特等奖:1项,所属学校为临沂大学,作品名称为《百年变局观博弈,国潮涌起扭乾坤——从殖民主义百年演变中的国货处境谈文化自信》。一等奖:1项,所属学校为青岛理工大学,作品名称是《弘扬科学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追梦人》。二等奖:5项,包括青岛工学院的《情满丝路·美在上合——从青岛再出发,中国与世界同行》、潍坊学院的《追光》、烟台理工学院的《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枣庄学院的《小小竹竿铭刻伟大支前路》、山东警察学院的《走近“云端”派出所,争做新时代“挑山工”》。三等奖:16项,涵盖了山东女子学院的《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山东协和学院的《幸福花开三涧溪,共筑乡村振兴梦:齐鲁样板三涧溪村》、山东政法学院的《中国式浪漫》、潍坊理工学院的《鉴往知来,向史而新——走进华东保育院和大官营村》、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的《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山东管理学院的《走进三涧溪 共筑乡村振兴梦》、山东财经大学的《雪域中的坚守与传承》、山东大学的《相辅相成·相融相合·相济相生——坚持“两个结合”,奏好时代交响乐》、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的《红色中华第一书——<共产党宣言>》、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汲取力量,砥砺前行》、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的《绽放在“生命禁区”的格桑花——繁森精神薪火相传》、山东师范大学的《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科技大学的《汲取精神伟力 阔步强军征程》、山东农业大学的《重温红色文化 奔赴强国之约——走进泰安革命史展览馆》、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济南大学的《铭记历史,赓续精神——感悟济南战役中的革命精神》。高职组方面:特等奖:3项,所属学校分别是济南职业学院的《燃烧青春的舞台 就在家乡》、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小指挥所 指挥大战役》、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不一样的我们一样的幸福》。一等奖:7项,具体为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凝固的艺术——中国建筑传递的文化自信与匠心情怀》、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追寻抗大英魂 筑牢理想信念》、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进淄赶烤”点燃社会治理现代化之火》、山东传媒职业学院的《牢记初心使命 争做新时代传媒人》、淄博职业学院的《乡村振兴·家乡的颜色》、滨州职业学院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威海职业学院的《乡村振兴·家乡的颜色》。二等奖:8项,涉及学校及作品有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三涧溪:乡村振兴的复兴号》、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讲好工业遗产故事,肩负民族复兴大任——“三转一响”的记忆》、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追寻信仰之光 坚定理想信念》、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爱情如是说》、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的《心向党而红 灼灼爱国情》、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坊茨小镇——百年胶济线上的一颗“明珠”》、东营职业学院的《秉承先辈遗志 赓续建党精神——永不褪色的“传家宝”》、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照亮基层善治之路——以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的基层民主建设实践为例》。三等奖:13项,包括泰山护理职业学院的《接续奋斗与“辈”同行 堪当大任“医”路有我》、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守正创新担使命 奋楫笃行谱新篇》、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奔涌在同一条红河中》、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的《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凝聚奋进力量 赓续担当精神》、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红色家书载忠魂 砥砺前行担使命》、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信仰坚定 信念不移 信心十足——在红色传承中感悟精神力量》、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的《忆峥嵘岁月,请长缨不负青春》、烟台职业学院的《讲述革命故事 谱写时代篇章》、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精神之源 星火相传》、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的《将青春之花绽放在国旗照耀的祖国大地上》、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从济南战役中读懂人民至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次山东省高校在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充分展示了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成效和学生们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临沂大学的获奖作品以国货处境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文化自信,体现了该校学生对时代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对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一等奖作品涵盖了科学家精神、民族文化、乡村振兴等多个重要主题,展现了学生们广阔的视野和积极的担当精神。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作品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学生们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在高职组中,济南职业学院等学校的特等奖作品,将思政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时代责任和使命。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等高校的一等奖作品,通过讲述工业遗产故事、乡村振兴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这些获奖作品的背后,是山东省各高校对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创新。各高校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发展,切实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未来,山东省高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素养、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4月27日,第五届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峰论坛暨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立仪式在济南举行。会议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教育部、山东省关于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文件要求,建立健全一体化工作机制,深入推动一体化建设山东实践。会议由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山东)、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和山东师范大学主办,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全省16地市教育局的领导、各地市一体化工作成员单位负责人、全省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同志等150余位专家、老师参加会议。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参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肯定了山东师范大学以全国重点马院建设为牵引,以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山东)等国家级平台为支撑,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做法。他指出,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的成立,是整合全省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创新之举,通过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机衔接、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的螺旋上升,让山东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各自为战”走向“同频共振”。他强调了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的成立对巩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长效机制,强化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山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侯典明在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山东省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实施思政课改革八大行动,组织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方案》,牢固树立教学优先评价导向,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方面,探索形成一套工作机制,打造一批示范“金课”,产出一批优质资源,孵化一批品牌活动,形成一批高水平教研成果,培养一支优秀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齐鲁样板”。山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侯典明,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山东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陈成标,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万光侠,以及济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国,菏泽市教体局党组副书记、菏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苏怀光,枣庄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光,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宏锐等市级教育部门代表,共同启动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立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万光侠代表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分别与各地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侯典明、冯继康、陈成标、万光侠分别为16地市一体化共同体授牌。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的成立,为整合山东16地市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资源,充分发挥“省级统筹+地市协同”的双向互动优势,理顺全省一体化工作机制,打破学段壁垒,实现协同创新注入了新动能。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增福主持。专家主旨报告环节,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陈大文,青岛二中正高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高保卫分别作了“如何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一体化研究”和“深化教学教研一体化改革 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报告。主旨报告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瑞涛主持。在教学展示环节,围绕“诚信”主题,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吕志瑾老师、济南槐荫区润元实验学校苗青老师、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园园老师充分挖掘齐鲁文化丰厚的“诚信”资源,分别以“典故启童心 故事悟诚信”“典范明真意 知行铸诚信”“典籍溯本源 思辨传诚信”为题进行教学展示,打造了一堂精彩的“齐鲁文化里的思政课”。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春雷作教学点评。他指出,在大中小学同上“诚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理解不同学段共讲“诚信”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做到大中小学段衔接递进,形成跨学段育人合力,要与齐鲁文化有机结合,体现山东特色。教学展示环节由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胜主持。会议代表交流阶段,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宏锐,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邵雪晶,德州市教育局学校党建工作科科长、四级调研员姚宏勇,青岛市教育局思政德育处副处长于晓彤,泰安市教科院市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林家武,日照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高校党建服务中心主任安剑等教育部门代表;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长芬,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岳喜,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郭万保,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宝杰,东营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树礼等高校马院代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盖莹,山大辅仁小学执行校长汪静,山东省实验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程春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徐海霞,滨州市惠民县第二中学副校长刘莹等中小学代表分别作大会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推进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理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运行体制,创新协同发展机制,深入开展“大思政课”建设;要重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融合发展,加强思政课专项课题研究,探索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新路径,创新打破学段壁垒新方法,开展跨学段教育教学互动交流;要充分发挥高校马院的主导协同作用,调动中小学参与一体化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着力推动实践落地;要深度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创新区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式方法,突出地方特色,同时也要提升思政课数字化技术化水平。代表交流阶段分别由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莹、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巩克菊主持。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毅作会议总结。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顾大伟主持会议总结环节。 作者:王红珠,吴春雷审核:王增福
2025-04-24 0 0
2025-04-24 0 0
2025-04-24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