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一体化

思想政治课,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在军队以及国家教育系统中所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

文章期刊
  •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探析

    作者:李鑫 出版时间: 2022-04-07

    文章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简介:思政课教师作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不是思政课教师形单影只式的单兵作战,而是连点成线式的集体攻坚。这就需要找准角色定位,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要求;聚焦培养目标,着重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培养;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管理;强化思路考察,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评价体系,由此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
    0 0
  •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双贯通”探索

    作者:左霞 出版时间: 2022-04-07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课教学

    简介:"双贯通"精品思政课改革建设工程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贯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建设,二是横向贯通的"理论+实践"组合式思政课改革建设。"双贯通"项目是全新的尝试,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发挥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
    0 0
  •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的逻辑理路与实践

    作者:张纯刚 出版时间: 2022-04-07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课教学

    简介: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是近年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从系统方法论上看,联盟在逻辑理路上表现为系统结构优化和功能涌现的统一,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了具体机制。从实证分析来看,联盟发展存在内生多元动力缺位、所开展活动学段针对性不强、系统优化程度较低、可供借鉴经验不足等现实问题与挑战。在实践策略制定上,联盟应明确发展理念,补足学段协同短板,构建衔接育人通路,打造联盟共享资源并建立常态协同机制,以持续的系统优化促进联盟的常态化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实现系统整体涌现性。
    0 0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课程逻辑与实践理路

    作者:李寒梅 出版时间: 2022-04-07

    文章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简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增强思政课整体育人功能的关键。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着自身的内在要求与特点。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目标的断裂与模糊、内容的叠加与重复、教学方式的笼统与评价建设的进程不一等问题。未来的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立足不同阶段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在体现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阶段性特征中,增进培育效果,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0 0
  • 一体化背景下“四史”教育进课堂

    作者:杨增岽 出版时间: 2022-04-07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课教学

    简介:"四史"教育中的历史内容、历史情感、历史逻辑、历史细节在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是突出各学段特点、保持各学段连贯性,整合各学科资源、发挥出各类课程的协同效应。而"四史"教育中层次丰富的历史内容能满足大中小思政课各学段特点的不同要求;天然贯穿的历史情感能维系大中小学思政课感情线的稳定,不断深化滋养爱国情怀;清晰流畅的历史逻辑有利于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写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生动鲜活的历史细节有利于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整合各类课程中的历史细节产生思政育人的合力。以"四史"教育作为牵引点和着力点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0 0
  •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衔接探析

    作者:杨增岽、王博 出版时间: 2022-04-07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课教学

    简介:"四史"教育中的历史内容、历史情感、历史逻辑、历史细节在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是突出各学段特点、保持各学段连贯性,整合各学科资源、发挥出各类课程的协同效应。而"四史"教育中层次丰富的历史内容能满足大中小思政课各学段特点的不同要求;天然贯穿的历史情感能维系大中小学思政课感情线的稳定,不断深化滋养爱国情怀;清晰流畅的历史逻辑有利于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写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生动鲜活的历史细节有利于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整合各类课程中的历史细节产生思政育人的合力。以"四史"教育作为牵引点和着力点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0 1
  • 高中思政课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中枢地位与强化

    作者:张慧 石路 出版时间: 2022-05-09

    文章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简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具有历史、理论、现实的三维生成逻辑。高中思政课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中间环节,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渡功能,居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中枢地位。新时代强化高中思政课的中枢地位,需从科学规划高中思政课课程路线、增强高中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完善高中思政课运行机制三方面着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0 0
  •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内涵重识与实践创新

    作者:王国芳 出版时间: 2022-05-16

    文章来源:中小学德育

    简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剖析原因,从而领悟其价值,增强立德树人的使命感、整体教学的执行力、理念更新的自觉性;厘清内涵,从而明确要求,统筹课程目标的阶段性与总体性、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与立体性、课程实施的适切性与贯通性、课程评价的针对性和共向性;探索路径,提升一体化教学能力、优化一体化教学策略、营造一体化教研氛围,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转化为基层的创新实践。
    0 0
  •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新探① ——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

    作者:高艳 、严月 出版时间: 2022-05-17

    文章来源:中小学德育

    简介:为了让不同学习阶段实现道德学习的顺序性、连贯性与衔接性,大中小学思政课需依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总体设计,在形成有机整体的基础上发挥各自育人作用,“守好一段渠”。如何整体推进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实施?学校基于佐藤学“学习共同体”教育改革实践,尝试探索“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
    0 0
  • 以“三个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作者:徐秦法 黄冰凤 出版时间: 2022-05-22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简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重要性不言而喻。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旨在打破以往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各管一段”的局面,汇聚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育人合力,为有效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保障。在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可通过教学协同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通过科研协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实践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沟通,以期加强他们之间的一体化意识,为循序渐进地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驾护航。
    0 0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

    作者:凌小萍 出版时间: 2022-05-25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简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以系统观念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评价、师资队伍建设与推进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旨在回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由何而来”“现在何处”“走向何方”等根本性问题。
    0 1
  •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探究

    作者:潘柳燕、覃承凤 出版时间: 2022-05-29

    文章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简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留下的一笔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显现。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可分为初阶着重树立英雄形象,中阶着重培养理性认知,高阶着重领悟建党精神。国家政策的支持、系统递进的教材、多种多样的形式是落实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基本保障。
    1 0
  •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一体化设计的规律性依据

    作者:董沛淇 出版时间: 2022-05-31

    文章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简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一体化设计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精准定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重点考究其一体化设计所需遵循的依据,是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设置尚存的串联性欠缺、针对性不强和目标定位模糊等问题,必须遵循有机联系规律、教学统一性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目标一体化设计。有机联系规律为其提供原理支撑,教学统一性规律为其提供方向指引,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为其提供精准定位。
    4 1
  • 论思想政治教育端口前置——兼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作者:夏永林 、陈珂颖 出版时间: 2022-06-05

    文章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简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端口向前延伸,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三大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应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体制机制、育人环境着手,进一歩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 0
  • 大中小学齐发力,思政课怎么传好“接力棒”

    作者:陈鹏、邓晖 出版时间: 2022-09-26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简介:“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 在天津市河头村,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北辰区河头学校等学校的大中小学生,站在天津工人运动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安幸生烈士故居前,用激情嘹亮的声音朗诵爱国诗歌。这堂开在广阔天地间的思政课,也将爱国奋斗的种子种在了学子心田。
    0 0
  • “讲道理”是大思政课的本质追寻

    作者:臧豪杰、周倩 出版时间: 2022-09-26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道不明、理不清,则方向不定、路径不通、困惑难解。在构建大思政课的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坚持“道理”引领,把“道”讲明、把业”讲透、把“惑”化解。
    0 0
  • 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

    作者:岳修峰 出版时间: 2022-09-26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简介:当前,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更好地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就必须抓住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数字化技术丰富其育人内容、创新其育人方式、完善其评价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0 0
  •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印发—— 建设大课堂 搭建大平台

    作者:金正波 出版时间: 2022-09-28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简介:核心阅读。日前,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突出主渠道建设、强化实践育人、大力推进思政教育信息化、加强队伍建设、拓展工作格局等多条举措
    0 0
  •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体化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作者:曾令辉 出版时间: 2022-09-28

    文章来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简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需要从其价值蕴意、理论蕴含和实践路径入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所需和青少年培根铸魂的关键所要。
    0 0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实效性探析

    作者:蔡亮、赵梦天 出版时间: 2022-09-29

    文章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简介: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实效性的价值旨归。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和考核评价是影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实效性的三个关键要素。
    0 0
  •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发展

    作者:吴潜涛、潘一坡 出版时间: 2022-10-14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简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在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教师队伍、学科支撑体系建设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顾与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不断凝聚共识、增进信心,对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0 0
  •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适应与自我调适

    作者:刘建军、朱 倩 出版时间: 2022-10-14

    文章来源:学科与课程建设

    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适应不适应”的提法蕴含着重要的学术内涵,实际上提出了思政课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以及为达成社会适应而进行的自我调适问题。思政课具有社会性,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活动和社会事业,一方面,它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能,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责,并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它又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要求,适应社会的变化,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思政课的社会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适应国内发展需要、适应学生接受特点,为此,思政课建设特别是教育教学必须进行自我调适。
    0 0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实践误区与理论澄明

    作者:郑敬斌、田然 出版时间: 2022-10-24

    文章来源:学科与课程建设

    简介:开展教学研究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确把握教学本质与教学规律的重要途径 ,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关键步骤。当前,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如对教学研究的主体定位不准、教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清、教学研究目的功利化与工具化以及教学研究成果的狭隘化与空洞化等,这些对教学研究的深化产生了不利影响。只有及时澄清误区并分析其成因,推动教学研究科学化、规范化,才能实现思政课教学研究价值的最大化,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0 0
  • 高校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三大保障

    作者:李大健 出版时间: 2022-11-04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大思政课”较之讲好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高校应从三个维度着力打造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保障链条。一是应搭建常态化运行架构,以压实办好“大思政课”的领导责任,筑牢其组织根基,增强其财力支撑;二是应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以完善“大思政课”教学管理规范,优化“大思政课”教学监控体系;三是应强化制度化实践能力培养,以提升教师有效驾驭“大思政课”的能力和学生有效参与“大思政课”的能力。
    0 0
  • “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的社会生活省思

    作者:许瑞芳 纪晨毓 出版时间: 2022-11-04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既是对以往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社会生活的一次反思,也为考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场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通过把社会生活引入课堂、让社会生活成为课堂,实现社会生活叙事的“微而不碎”“大而不空”,从而真正用好社会生活,于新时代中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时代新人。
    0 0
  • 适应性视域下职业院校“大思政课” 教学探索

    作者:曹群 出版时间: 2022-11-08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适应”是重点,是方法论层面的问题。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适应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要求和群体特点,用好职业院校的教学优势和教学资源。前,职业院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重要的宏观上的原因是缺乏协同机制。要破解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适应”的“痛点”“难点”,就要以习近平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开门办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办学属性、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特点,用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等客观优势条件,以“大思政课”理念系统重构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与专业教育结合并领航课程思政,活用企业资源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构建能整合多方力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机制。
    0 0
  • 地方红色资源赋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逻辑

    作者:林子赛、夏净 出版时间: 2022-11-22

    文章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简介:地方红色资源形式多样、功能独特,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不竭源泉。地方红色资源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遵循三重逻辑:首先,遵循时代逻辑。明确“赋能一体化”是思政课改革的最新诉求,是赓续红色资源价值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动力。其次,遵循现实逻辑。澄清红色资源赋能过程中衔接、认同和转化等环节中的问题。最后,遵循回归育人实践逻辑。通过教材体系、校园文化和实践联动联合发力,在实践中实现一体化建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提升红色资源与一体化建设融合力度,让思政课真正成为有意义、有温度、有深度的育人金课。
    0 0
  • 刍议国家安全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

    作者:李志强 出版时间: 2022-11-24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持续开展宏观布局科学、内容衔接有效、课程体系完备、保障机制有力的国家安全教育是迎接当前国家安全所面对挑战的重要方式,而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又是实施这一重要方式的必然要求。梳理国家安全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脉络,以宏观布局体现其国家战略,以内容衔接明确其教学主题,以实施路径完善其课程体系,以综合保障形成其联动机制,是当前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要面对的时代课题。
    0 0
  • 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的路径

    作者:王永力 崔永江 出版时间: 2022-11-29

    文章来源: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简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必不可少的文化资源,对于在大中小学生当中牢固树立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时期形成并不断延伸的,多种思想、观念、制度与价值形态当中的精华部分,内容涵盖了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合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类资源,不仅有助于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广度、深度、高度、力度和效度,还有助于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连贯性、协调性和整体性。
    0 0
  • 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的四维建构

    作者:陈昌兴 周军虎 出版时间: 2022-12-06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教师是最为核心的一线推进力量。通过“一体化建设理念、一体化成长平台、一体化发展共同体和一体化保障体系”四维共进,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使思政课教师充分意识到其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结合共享成长平台和优质师资资源,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和创造力,全方位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水平和效能。
    0 0
  • 打好思政课一体化的社会组合拳

    作者:盛跃明 出版时间: 2022-12-08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的社会语境下,思政课的“社会”之维成为考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质量的重要视角。打好社会组合拳,对于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
    0 0
  • 推进红色资源与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机融合

    作者:张天华、李莲 出版时间: 2022-12-13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统筹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对大中小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
    0 0
  • 如何解决大学与中学思政课教材内容重复问题 以“矛盾”概念教学设计为例

    作者:郭春喜、黄闪闪 出版时间: 2022-12-13

    文章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简介: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材内容存在部分重复问题,教师可通过概念式教学梳理重复知识点,依托课堂实现不同学段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
    0 0
  • 从系统科学看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建设

    作者:黄闪闪 出版时间: 2022-12-23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课教学

    简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涵建设的本质要义是课程内容的一体化。
    0 0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合:理论分析、 现实诉求与优化路径

    作者:吴正国 、侯勇 出版时间: 2022-12-29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分化发展中不断走向精细化、专业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系统内部的“离散”问题,影响系统功能整体涌现。
    0 0
  • 《加强思政课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作者:黄玖琴 杨川 出版时间: 2023-01-06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0 0
  • 《“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作者:阮娟 出版时间: 2023-01-17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入分析理论依据,探索可行的实施路径。
    0 0
  • 试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三重境界

    作者:徐 蓉、张 飞 出版时间: 2023-01-27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和建设规律长期认识的凝结与升华,对于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0 0
  •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多维逻辑》

    作者:韩玉璞 出版时间: 2023-02-01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简介: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任务的顺利达成以及促进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都离不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0 0
  • 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 课程观创新

    作者:吴晓云、李珍琦 出版时间: 2023-02-11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简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新的课程观。该观念系统回答了一体化“是什么”“为 什么”“怎么做”等基本问题;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以唯物辩 证法为指导,加快构建横向配合、纵向衔接的结构化课程体系;在实践中促进课程与教学论的理念创新 和方法论创新。
    0 0
  • 《仪式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作者:高晓林、骆良虎 出版时间: 2023-02-21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仪式作为兼具展演色彩和教育意义的象征性活动,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0 0
  • 从政策到实践:深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作者:徐高虹 出版时间: 2023-02-27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课教学

    简介: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着政策运行不到位、课程目标体系理解不全面、教师观念转变不理想和课堂教学创新不足等系列问题。
    0 0
  • 《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共同体建设》

    作者:徐艳 出版时间: 2023-03-02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课教学

    简介:建设思政课共同体是推进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思政课共同体包含课程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教师共同体三部分。
    0 0
  •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王易、 田雨晴 出版时间: 2023-03-06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一命题是党和国家进行学校育人体系建设探索的经验结晶,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
    0 0
  •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网络衔接平台建设探析》

    作者:尚爻、王向珍、刘芳 出版时间: 2023-03-11

    文章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网络衔接平台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工具。当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网络衔接平台建设面临着网络平台运营主体松散、网络平台信息共享亟须加强、网络平台用户的互动性欠缺、网络平台的推广效果有待提升等挑战。
    0 0
  • 塞罕坝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

    作者:李军刚、范星亮、陈文斌 出版时间: 2023-03-17

    文章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简介:塞罕坝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应然之举,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的现实需要。
    0 0
  •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作者:张荣军、张溪 出版时间: 2023-03-21

    文章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简介:“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对思政课课程性质的最新确证。需要从内在逻辑把握思政课政治性和教育性的双重性质,从政治性出发讲党治国理政的道理,从教育性出发讲学生成长发展的道理。
    0 0
  • 《从政策到实践:深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作者:徐高虹 出版时间: 2023-03-25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课教学

    简介: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着政策运行不到位、课程目标体系理解不全面、教师观念转变不理想和课堂教学创新不足等系列问题。
    0 0
  • 《党的二十大报告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 三个维度》

    作者:代玉启、于小淳 出版时间: 2023-03-27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值得不断学习和研究的经典范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0 0
  •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的 四重使命》

    作者:叶方兴 出版时间: 2023-03-30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在现代学科建制和知识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承担着独特的学科 使命,从学科生成逻辑、学科现代化、学科知识生态和学科知识功能四个维度加以把握,有助于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的规律性认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水平 。
    0 0
  • 《拓宽“大思政课”育人实践路径》

    作者:明海英 出版时间: 2023-04-07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增强“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武汉大学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研讨。
    0 0
  • 《推进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

    作者:唐强奎 出版时间: 2023-04-13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在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中,应用型大学面临着如何有效挖掘、开发、利用好地方思政教育资源的问题。
    0 0
  • “讲道理”就是要把“道”的“理”“讲深、 讲透、讲活”

    作者:曲建武、陈曦 出版时间: 2023-04-18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是讲道理,“讲道理”就是要“讲深、讲透、讲活”。
    1 0
  •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转型论析

    作者:吴凯 出版时间: 2023-04-23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数字转型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兴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体系化育人生态的实践要求。
    1 0
  •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校本制度制定研究

    作者:郑安阳 出版时间: 2023-05-08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制定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校本制度是打造高质量“大思政课”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明确“大思政课”校本制度制定的重大意义,进而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制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制度、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规定制定本校的“大思政课”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原则与规则、已为与将为、特色与一般、主流与支流之间的关系,抓住校本制度制定的主体、内容、形式、作用、保障等各个环节,打造遵照上级文件规定、适应本校文化传统、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大思政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亲和力和针对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1 0
  • 大思政课的三重维度

    作者:荣枢 出版时间: 2023-05-11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入新阶段。《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出台,标志着我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迈上新台阶。理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内涵外延,从主体维度、方法维度、价值维度出发,善用社会大课堂,讲好大思政课”。
    0 0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

    作者:庄兴忠 出版时间: 2023-05-16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新时代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全新挑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须做到:一是从历史维度看,要注重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二是从课堂教学维度来看,要注重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三是从教学载体维度来看,要在丰富实践教学载体和网络载体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0 0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 的目标层次及着力点》

    作者:王雯姝、迪拉热·艾则孜 出版时间: 2023-05-21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简介: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 求与应有之义。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整体视域,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 发展规律出发,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层次为:小学阶段,启蒙爱国认知,培育爱国之 情;中学阶段,深化情理交融,明晰爱国之理;大学阶段,稳固价值观,坚定强国之志。 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着力点为:利用“课程思政”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协 同效应;教材编写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连贯性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方法以不同 学段对象的特点和教育目标为依据,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0
  • 《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清“五对关系”》

    作者:马卿誉 出版时间: 2023-05-25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新时代青年易于产生思想困惑的“五对关系”,即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以及民族和世界的关系。新时代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这“五对关系”开展工作。要讲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引导青年立足当下、追寻梦想;讲清主义和问题的关系,引导青年科学分析和解决人生课题;要讲清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引导青年把实现自我与服务社会相统一;要讲清小我和大我的关系,引导青年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要讲清民族和世界的关系,引导青年将爱国情感与国际视野结合起来。
    0 0
  • 《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

    作者:向波涛 出版时间: 2023-06-01

    文章来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大思政课”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为新时代高质量建设“大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把握和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六个必须坚持”,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0 0
  • 《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有效途径》

    作者:卓张鹏 出版时间: 2023-06-04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育人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在“大思政课”格局下,高校要通过夯实教学“主渠道”、善用社会“大课堂”、用好数字“大平台”、培养专兼“大先生”来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高质量育人体系,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0 0
  • 《在场在线在心:创新思政课话语体系》

    作者:胡德平 出版时间: 2023-06-08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如何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既是一个“为何讲”的价值论问题,又是一个“讲什么”的本体论问题,还是一个“怎么讲”的方法论问题,本质上来讲是一个话语表达与话语接受的双向互动过程。话语是表达思想、观念与意识的载体,也是社会关系中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桥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需要科学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特点、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增强思政课话语表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0 0
  • 《融媒体助力大思政课质效提升》

    作者:熊灯 出版时间: 2023-06-15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融媒体和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教育新闻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必然要求。
    0 0
  • 《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大思政课教学》

    作者:罗云、谭艳玲 出版时间: 2023-06-18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概念,这一重大命题和论断,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标注了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上新的历史方位,不仅具有重大政治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0 0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系统构成、 现实检视与提升路径》

    作者:龙献忠、刘绍云 出版时间: 2023-06-25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简介: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在遵循。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主要应由话语主体的引领力、话语内容的解释力、话语风格的吸引力、话语语境的渗透力、话语评价的助推力等构成。由于话语双方在主导性与主体性之间尚存“内在张力”、话语资源的供给仍未做到“内容为王”、话语的表达艺术尚未达到“妙趣横生”、话语语境的创设仍未实现“润物无声”、话语的评价机制尚需不断“科学规范”,受这些因素影响,高校思政课话语主体引领力弱化、话语内容解释力欠缺、话语风格吸引力不强、话语语境渗透力淡化、话语评价助推力不大,这使得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提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高校思政课应着力于跨越主体间话语“裂谷”、整合和创新多样话语资源、借鉴和融通多元话语风格、创设丰富蕴含的话语语境、构建科学的话语评价机制,努力提升课程话语的亲和力。
    0 0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治理逻辑》

    作者:栾宇、常青 出版时间: 2023-06-27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0 0
  • 《用好红色资源 开好“大思政课”》

    作者:吴丹 出版时间: 2023-07-02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简介:“当时,我国还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就是用我们面前这件同款计算机进行运算,草稿纸从地面堆到房顶,装满了好几个仓库。”不久前,中共一大纪念馆带着馆藏珍贵文物藏品——飞鱼牌机械式计算机来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新世界实验小
    0 0
  •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

    作者:秦朗、黎进深 出版时间: 2023-07-06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奋斗的精神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精神财富,更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优质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因此,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如何更好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0 0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术的问题逻辑及其实践路径》

    作者:刘丙元 出版时间: 2023-07-14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简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思政课教学之科学化传统的形成均离不开教学学术。加强思政课教学学术研究,既与思政课教学特点有关,也是增强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内在需求。思政课教学学术的核心在于解决如何开展更有效的教学的问题,其着力点主要在于对思政课教学内容建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引导、教学评价改进等科学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与探索。思政课教师要使教学学术成为专业行动自觉,需强化教学需要学术的观念,培养生产教学知识的行动能力,坚持科学的问题导向,加强学术交流以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
    0 0
  • 《思政课助推新时代红色文化发展》

    作者:侯序、娄丹 出版时间: 2023-07-18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色文化是革命基因和民族复兴的精神旗帜,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为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资源,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我们要重视红色文化所带来的精神力量,从红色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传承奋斗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思政课教师要守护好红色家园,弘扬好红色文化,更要从红色文化中提炼现代化精神文明,推动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
    0 0
  • 《大思政课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王雪、林依爽 出版时间: 2023-07-25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更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奋力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接班人,唯有具备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能承担起新时代的发展建设重任,将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传承并发展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为此,须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大思政课的“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优势,实现培根固本、启智润心、铸魂育人的意识铸牢作用。依托大思政课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重点要把握好、处理好“四对关系”,从而实现精准发力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目标。
    0 0
  • 《将系统观念贯穿“大思政课”建设》

    作者:尹晓敏、胡玲英 出版时间: 2023-07-30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理念与系统论思想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作为科学发展的里程碑式理论,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灵魂。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用于思政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强调要把思政教育作为一个协同育人的整体系统来对待,切实进行思政教育理念、内容、方法、载体等要素的系统性改革,通过深入研究思政育人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以整合式联动育人共同体为基础建设“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将系统观念贯穿于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高校“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系统运行应彰显如下特性:一是系统的目标性,即通过确定战略层面的育人目标,奠定育人系统高效运行的理念共识;二是系统的协同性,即确保育人系统中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协同联动,体现人人、时时、处处育人,打造立体化浸润式育人全场域;三是系统的差异性,即遵循思政教育规律,根据育人对象的差异性创新育人之道;四是系统的动态性,即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撑力”,与时俱进地回应现实大问题、把握时代大趋势、涵养思政新生态。
    0 0
  • 《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作者:许莉 出版时间: 2023-08-01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学习是获取知识能力的主要途径,思政课、就业课、专业课、通识课是培育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和提升就业技能的关键课程,能够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有效路径。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构建四课联动“就业思政”课程育人体系,推动高校育人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工作提质增效,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0 0
  •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研究》

    作者:金松、 李正军、章绍麟 出版时间: 2023-08-07

    文章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简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的整体性、教学内容的递进性、育人过程的衔接性,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提供现实可能和内在动力。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从理念一体化、组织一体化、机制一体化三个方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0 0
  • 《“两个结合”赋能思政课的时代价值》

    作者:张荣军、丁然 出版时间: 2023-08-11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路径的科学论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融通古今的理论智慧。“两个结合”蕴含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特质,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创新的实践路径。
    0 0
  • 《“两个结合”赋能思政课的学理逻辑》

    作者:蔡卫华 出版时间: 2023-08-15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历史存储逻辑和中国人民奋斗实践逻辑的统一。“两个结合”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理论支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高校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以“两个结合”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能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得到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阐释。“两个结合”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学理逻辑。
    0 0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的五维进路》

    作者:梁建新、王文静 出版时间: 2023-08-27

    文章来源:《江苏高教》

    简介:大思政课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是大势所趋,其蕴含了马克思主义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重要论述、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等理论基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意义深远,既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必然要求,促进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亦是循序渐进培养“国之大者”的现实诉求。新要求新挑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也面临着一些痛点、弱点、难点、堵点问题。破解其症结可通过“理念协同、目标协同、主体协同、资源协同、实践协同”五位一体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的效能,进而为循序渐进培养时代新人赋能助力。
    0 0
  • 《进一步促进“两个结合”赋能思政课》

    作者:孙海英、杨大洲 出版时间: 2023-08-27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一重要论断,鞭辟入里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也为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在贯彻“两个结合”过程中,如何破解深化认识、凝聚共识、自觉践行的难题与挑战,是高校思政课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0 0
  • 《核心要义、育人理路、实践进路:“大思政课”基本问题探析》

    作者:雷洪峰、靳斯琪 出版时间: 2023-08-31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建设“大思政课”,开门办课是核心,与实践结合是关键,强化现实关怀是重点,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是根本。开门办思政课,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理论讲授也要充分关注、运用、吸收和回应实践。用好社会大课堂,进一步强化社会实践的思想引领和专业支撑,才能实现“大思政课”的以“大”促“强”。建好“大思政课”,要坚持系统思维,从教师课堂讲授到学生现实体验,从小课堂互动到大课堂共振,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动能、拓展社会大课堂新供给、彰显大师资体系新优势、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新赛道、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新成效。
    0 0
  • 《基于公共空间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探析》

    作者:曹清燕、王璞 出版时间: 2023-09-04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简介: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背景下,拓展教学资源以丰富感性经验的基本要求、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主体兴趣的现实诉求和涵养实践素养以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场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空间作为公共生活的主要场所,具有联结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中介作用。公共空间通过其公共性提供实践场域,通过异质性促进交往行为,通过共同性提升身份认同,从而开拓“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格局。基于公共空间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需完善联动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建强师资队伍,优化教学评估;挖掘资源潜力,拓展实践广度;创新实践方式,激活内驱动力。
    0 0
  • 新文科理念促进思政课建设升级

    作者:刘金林、郭雅玲 出版时间: 2023-09-12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2020 年 11 月,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来自全国 130 多所高校专家学者出席的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根据这个宣言达成的共识,新文科建设对于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文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新文科建设的价值导向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新文科建设在专业优化方面的目标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不断优化文科专业结构,引领带动文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新文科建设对课程体系方面的目标是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可以说,新文科建设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使思政课程能适应新文科建设的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提升高校师生对其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0 0
  • 在“大思政课”中厚植家国情怀

    作者:董天美 出版时间: 2023-09-12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 3 月 18 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着眼于办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针对思政课教师的素养问题,提出了“六要”,即“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其中,“情怀要深”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并且特别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这是对于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而将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同样是“大思政课”的建设使命和培育目标。
    0 0
  • 《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作者:黄冰凤、徐秦法 出版时间: 2023-10-09

    文章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简介: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呈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特点,要全面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嵌入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迫切需要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效能。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最为关键的是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内含的整体性与层次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衔接性与差异性、协同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进程,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还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0 0
  • 数字赋能高校思政的实践路径

    作者:卢长彤 出版时间: 2023-10-10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多次强调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并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高校应紧紧抓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红利,通过数字赋能推进思政教育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探索新路径,总结新经验,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0 0
  • 调查研究推动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强飙 出版时间: 2023-10-10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2023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强化责任担当,在密切联系师生中讲好校园故事;突出问题导向,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应对风险挑战;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以系统观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0 0
  • 协同育人理念融合劳动与思政

    作者:马江雁 出版时间: 2023-10-10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由于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在育人根本目标、育人模式、育人资源及育人形式等层面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再加上高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特有的协同育人要求,因此,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既具有可行性,又有必要性。协同育人要求高校各级各类教育深入合作,在育人资源的有机整合、育人模式的系统创新及育人实践的宏观统一中开展育人工作,使各类教育措施朝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前进。基于此,高校应立足新时代背景和社会要求,以协同育人理念为导向,结合本校育人发展实际,探索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逻辑理路,明确二者融合的实践策略,在持续深入的协同育人理念中强化育人实效。
    0 0
  • 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

    作者:向珉睿 出版时间: 2023-10-10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精神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红色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融入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创新发展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数字技术赋能思政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实现思政育人的可行之路。
    0 0
  • 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作者:吴娱 出版时间: 2023-10-10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命线,随着新媒体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近年来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吸引力和认同感降低,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0 0
  • 用红色基因培育红色园丁

    作者:左群、夏荣涛 出版时间: 2023-10-10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扮演着现实“受教育者”与未来“教育者”的双重角色,其培养对于推进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师范生培养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应当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育的全过程,充分运用红色基因固其本、拓其道、强其能,培育思想过硬、品德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的新时代红色园丁,为党和国家百年大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0 0
  • “大思政课”资源平台建设略探

    作者:焦光源 出版时间: 2023-10-10

    文章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简介:“大思政课”资源平台建设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途径。目前,“大思政课”资源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对资源的挖掘整合不够充分、资源之间进行有效衔接转化的机制不够健全、对资源应用效果的评价不够科学等问题。对此,在“大思政课”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要以立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为统领,以构建内涵式资源平台为关键,以促进资源的协调利用为保障,在内容建设维度,强化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在建设主体维度,充分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在资源运用维度,促进资源平台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效转换。
    0 0
  •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作者:尚杨 出版时间: 2023-10-10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简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传统文化是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具有整体性、辩证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传授思政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实践、培育学生价值观等重要职能,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在高校范围内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
    0 0
  •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应用前景及策略

    作者:陈玲、陈艺鸣 出版时间: 2023-10-10

    文章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简介:虚拟仿真技术是新媒体时代教育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沉浸式、交互式与数智融合的显著特征。前瞻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思政课的未来前景,从构建知识体系与实现价值目标、教师思维创新与学生媒介素养、技术应用支撑与遵循教学规律的视角提出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科学策略,对当前推动思政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0 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要实现三个“活”

    作者:徐蕾 出版时间: 2023-10-19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注重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传承,多次强调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性。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深挖地方红色文化,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要突破三个“活”,即激活教学设计、讲活教学内容、用活教学载体,致力于纲要课教学的改革创新,讲授有理论、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0 0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把握好“四个度”

    作者:张淑东 出版时间: 2023-10-19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办好思政课提出明确要求,“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好“四个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0 0
  • 以教育强国建设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

    作者:项久雨 出版时间: 2023-10-19

    文章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简介:立足时代之维,只有充分领悟人才培养工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明确教育强国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与功能,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理念引领、制度保障、改革推进、创新驱动、治理协调的基本路径,方能以教育强国建设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
    0 0
  • “大思政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指向

    作者:王珏 出版时间: 2023-11-03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深化“大思政课”建设,要从领悟“大思政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上下功夫。
    0 0
  •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

    作者:李琰 出版时间: 2023-11-03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是基于教育教学规律、个体发展规律,使不同学段思政课程呈现出既相互独立又辩证统一、既前后衔接又螺旋上升、既层次优化又系统整合的理想状态。
    0 0
  •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价值意蕴

    作者:程美慧 出版时间: 2023-11-03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新时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具有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等特征。将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具有重要价值。
    0 0
  •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多维图景

    作者:尹杰钦 出版时间: 2023-11-03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建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要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梧州学院卓越人才创新团队围绕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育、如何评四个环节,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质量为目标、以评价为引领,一核四维协同统一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体系。
    0 0
  •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维度

    作者:王健、肖智辉 出版时间: 2023-12-04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价值彰显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探究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高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81 0
  • 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

    作者:胡烯锐、李沫霖 出版时间: 2023-12-04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高校应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主阵地,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带动新媒体信息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进,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空间,释放全新活力。
    82 0
  •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三新”

    作者:罗杰、谢正荟 出版时间: 2023-12-04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外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时代使命和任务,重要性更加凸显。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必须把握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
    83 0
  • 有效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机制

    作者:韩冰、隆森林 出版时间: 2023-12-04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着力构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应致力于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
    84 0
  •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提质路径

    作者:熊亮、秦羽 出版时间: 2023-12-04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务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紧抓住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找准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着力点,不断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0 0
  • 将地域特色资源融入思政课

    作者:赵徐州 出版时间: 2023-12-19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发挥大中小各学段在思政育人方面的优势,增进思政课的亲和力、时效性和针对性,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每个地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不尽相同,将地方特色融入思政课,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课程更“接地气”,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就在身边,实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教学效果。
    0 0
  • 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作者:李晶 出版时间: 2023-12-19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作用提供智力支撑,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历史使命
    0 0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

    作者:郭艳丽、刘星 出版时间: 2023-12-29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七个着力”、明确“一个重大作用”,更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篇章,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复兴中华民族、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突破与创新,又有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布局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重要意义。
    0 0
  • 试论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作者:刘杨 出版时间: 2023-12-29

    文章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简介:教育信息化时代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但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和时代要求,迫切需要从信息资源选用、教学设计革新、教学管理信息化等方面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0 0
  •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应坚持“三个相统一”

    作者:李玉雄 出版时间: 2024-01-25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不仅需要思政课发挥关键课程的作用,也需要专业课程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两者需同向同行。为此,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基于提高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求,应遵循“三个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0 0
  • 课程思政的教育哲学审思

    作者:李秋丽 出版时间: 2024-01-25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课程思政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建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关键环节。教育哲学作为对教育实践中支配性教育观念的批判性反思,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教育哲学的价值论、本体论和认识论视角审思课程思政,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深化对“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人”这一新时代高校育人根本问题的认识。
    0 0
  • 课程思政建设呼唤“大先生”

    作者:刘洋 出版时间: 2024-01-25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大先生”之“大”,不仅有大视野,更有大担当;不仅有扎实学识,更有高尚情操,成为学生行为典范。“大先生”与“四有”好老师及思政课教师素质“六要”要求,在内涵和标准上具有一致性,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发展提出的更高、更具体要求,为教师职业追求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大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求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呼唤“大先生”,每个教师都应增强争做“大先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0 0
  • 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创新

    作者:查建国、陈炼 出版时间: 2024-01-25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目前,思政课的数字化程度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高校亟须通过革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加强思政课建设、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占领话语主动权。为探索新时代信息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效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研究”专题研讨会日前在线召开。
    0 0
  • 审视“大思政课”的“大用”与“大术”

    作者:吴艳东 出版时间: 2024-01-25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系统的谋划和部署,思政课建设迎来了更加明媚的春天。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含丰富的意蕴,从战略层面,指要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视野来审视思政课之“大用”;从战术层面,指要以凝聚更大的合力、实施更大的资源整合等“大术”来办好思政课。
    0 0
  •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发展——访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商志晓教授

    作者:毕国帅 出版时间: 2024-01-25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是在新征程上推进理论创新、取得实践突破、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遵循。2023年,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两个结合”问题,尤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内涵、结合条件、结合方式、重要地位等重大问题予以全面把握、深刻揭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学习思考的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商志晓教授。
    0 0
  •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维审思

    作者:王增福 出版时间: 2024-04-25

    文章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简介:一体化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思政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增强思政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思政课教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课题。学界开展的理论研究,地方进行的实践探索,为我们立足各学段教学实际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学理支撑、经验借鉴和工作启示。面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善抓机遇、应对挑战、创造条件,不断创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学效果,增强育人成效。
    0 0
  • 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发展

    作者:石书臣 出版时间: 2024-04-25

    文章来源:《青年学报》

    简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是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发展。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二者既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需要协同推进。要在二者的协同发展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0 0
  • 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作者:王利萍 出版时间: 2024-04-25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

    简介: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百年发展历程中,我们党根据每个时期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了探索、形成、提升和创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实施路径各有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验和启示,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0 0
  • 数字社会“大思政课”的育人图景、核心要旨与实践路径

    作者:刘珊珊、徐礼平 出版时间: 2024-04-25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数字社会“大思政课”呈现了以“育人主体的多元化融合、育人资源的多样化发展、育人机制的系统化表征以及育人效果的精准化画像”为主要特征的育人图景。这一育人图景在深度和广度的扩展使得考察数字社会“大思政课”的教育主体共融、内容共频、空间共振和伦理共生等核心要旨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问题,进而准确把握数字社会“大思政课”的重要起点、核心靶点、有益支点和可能拐点,强化对数字社会“大思政课”的系统思考。加快数字社会“大思政课”育人图景的展开,应完善数字平台,深究数据内容,着力提升“大思政课”的思想性;丰富数字资源,注重教育引导,努力增强“大思政课”的理论性;提升数字素养,增强人格魅力,不断强化“大思政课”的亲和力;善用数字技术,优化数据供给,切实加强“大思政课”的针对性,不断推进数字社会“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0 0
  •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向度

    作者:万光侠、焦立涛 出版时间: 2024-04-25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简介: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具有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向度。在技术向度上,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要聚焦“精准”,构建以内容逻辑、技术逻辑和主体逻辑展开的“精准思政”形式。在社会向度上,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要聚焦“智慧”,构建立足智能生活、增强智能思维、实现虚实融通的“智慧思政”形式。精准思政以智慧思政为引领,智慧思政以精准思政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0 0
  • 善用“大思政课”推进价值观构建

    作者:徐秦法、常劼 出版时间: 2024-04-25

    文章来源:《教学与研究》

    简介:“大思政课”是顺应我国发展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而开辟的思政课新形态,是思政课与现实生活、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时代产物。“大思政课”重在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观。青少年成长的不同时段、生活的不同场域、认知的不同阶段,内蕴着价值观构建的历时性与延展性特质;事物的多面性、价值的多元性决定了青少年价值观构建方式的多维性。基于此,必须将“大思政课”融入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之中,以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为载体,探寻青少年价值观构建的“根”“道”“度”“域”,协力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准确的价值判断和明确的价值选择,守好各自渠、种好责任田,实现“善用之”的根本目标。
    0 0
  • 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作者:孟宪生 出版时间: 2024-04-25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简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全面把握党擘画的未来宏伟蓝图,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构建一体化融入体系;坚持“大思政”工作理念,突出集体备课作用;加强主渠道和主阵地联动,深化实践教学效果,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0 0
  •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

    作者:李寒梅 出版时间: 2024-04-25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简介: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遵循思政课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探寻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向和路径,以四史教育唤起历史意识,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力量和精神价值转化为行动力量,自觉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原则,在明确以事实性内容的融入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以原理性内容的融入提升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以价值性内容的融入塑造稳固的态度与观念等目标和任务基础上,拓展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标准与教材文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研究等的路径和方式,以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0 0
  • 讲好思政课须恰当运用“五种话语”

    作者:张华、李春山 出版时间: 2024-04-25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简介:课堂话语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所采用的语言方式,是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实现知识传递的重要桥梁。思政课教师能否恰当运用课堂话语,关系着思政课的铸魂育人实效。恰当运用“五种话语”开展思政课教学,能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守好立德树人主阵地。
    0 0
  •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索实践

    作者:涂凯迪 出版时间: 2024-04-25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简介: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协同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通过“一格局、三体系、三结合”,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以思政专员为引领的思政队伍体系、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校企协同为导向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思政课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学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思政教育相结合,从而增强思政育人效果,将培养德技双强的新时代高职生落在实处。本文受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专项支持。
    0 0
  • 推动研究生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作者:曹胜、姜震 出版时间: 2024-07-22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

    简介: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作为研究生思政课程,必须要加强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研究生正确分析和科学研判当代世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0 0